Categories
悲心行者

涵泳於禪淨密的Chocolate Monk──心宏法師

在機場迎接的時候,我吃了一驚:心宏法師不是東蓮覺苑很多法師的老師嗎?竟然會那麼年輕?

後來又發現,法師另有別號Chocolate Monk(巧克力和尚)──台灣小孩對法師的暱稱,緣由來自身上一襲咖啡色的僧袍。

原來,心宏法師出家之前是小學老師,好喜歡小孩。「看見小孩,就會看見生命的力量。」說著,法師孩子般的眼睛閃了一閃,展現會心一笑。原來,法師今年五十歲,修佛三十年,卻如眾人所言越修越年輕。「《華嚴經》裏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孜孜不息向善知識請益。看起來年輕,大抵是因為我有一顆赤子之心吧!」

Chocolate Monk來了!
東蓮覺苑仝人特意到機場迎接
心宏法師參觀東蓮覺苑

博採眾長,深入淺出

早前,台北桑耶精舍創辦人心宏法師應東蓮覺苑邀請,擔任淨土法門講座系列的講者之一。聽法師講話,是要追聽的;法師腦筋轉得特快,話說節奏也快,而且旁徵博引,內涵豐富。聽著法師講經說法,自會明白為何他是法師們的老師;多接觸不同的善知識,也會明白為何他們被奉為「僧寶」。

從學問而言,心宏法師多門兼擅,的確讓人想起善財童子。「這與我的內在性格和外在因緣有關,我喜歡變化和融合,就像做菜,不同的菜式我都喜歡做,在過程中嘗試upgrade(提升)它們!」這次,法師來東蓮覺苑宣講淨土宗的大悲心法門,但這不是他唯一的專長。法師兼收並蓄,先研習《華嚴經》等大乘經典,後接觸南傳佛教,學習《阿含經》、《清淨道論》,又涉獵淨土、禪宗。「禪修重要,六度波羅蜜也重要。誰說念佛不用禪定的呢?念佛三昧所指的三昧,就是禪定。」

廣學多聞固然有益,但是,一門深入不是很重要嗎?「固然重要,『四弘誓願』其中一句卻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出家人要四處弘法,心量可要廣大一點呢!」法師又引用夏蓮居老居士的話──廣學原為深入,專修即是總持──解釋「深入淺出」的道理,「經論可以多讀,但在修持方面該專精一兩個法門。解門上要廣學,行門上要專精,兩者並無矛盾。」

除了北傳南傳佛教之外,心宏法師也修習藏傳教法,表示《華嚴經》內容顯密圓融,先顯後密進入金剛乘,也是順理成章的過程。另外,法師弘揚念佛法門時也重視禪修,藏傳佛教保留了很多關於禪修「觀想」和「觀像」的教法──法師曾於英國及紐西蘭攻讀佛學碩士課程,故附以英語解釋:object of visualization for one’s meditation。

法師指出傳統淨土宗強調持名念佛,在觀想方面比較忽略。「念《大悲咒》的時候,怎樣去觀想觀音菩薩呢?」法師補充,唐代初譯的《大悲心陀羅尼經》裏面也有觀想的指引,現在卻都以拜懺為主。「南、北、藏傳並無衝突,只是修行者偏好的重點不同而已。」

法師在寶覺小學講授「修持大悲心法門的十種特質」,主張必須文殊、觀音、普賢兼修,理論根據來自《華嚴經》。除了智慧(文殊)與慈悲(觀音),還需要無有窮盡的願行(普賢),「有些人今天慈悲明天不,只對自己喜歡的人慈悲,這樣就做不到大慈大悲;不是大與小的分別,而是universal compassion(無選擇性的慈悲)。」

山西省崇善寺大悲殿內,右為千手千鉢文殊菩薩(代表大智),中間為千手觀音菩薩(大悲),左為普賢菩薩(大願)。(圖:桑耶精舍網頁)

像孩子見到母親

在藏傳佛教傳承之中,觀世音菩薩化身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是心宏法師其中一位上師,法師曾與法王單獨見面八次。「有云見過法王一次,七世不會墮三惡道;算一下,我五十六世也有保證了!」法師哈哈笑著說。法王的表裏如一,compassion in action(以行動體現慈悲心),最教法師感動。「見到法王就像見到媽媽,不管我做得好與不好,法王永遠給我鼓勵。當我遇到困難時,常會夢見法王為我灌頂,慈悲地說:『Good boy! Well done! Carry on!』(好孩子,幹得好!繼續幹!)」

對於觀世音菩薩,法師覺得特別親近。他在講座裏分享了一次經驗:他的弟弟年前遇上車禍命危,母親致電通報,哭得厲害,「我著媽媽不要害怕,定下心來,專注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祈請護佑。」最終,弟弟逃過一劫,至今仍健在,家人自此更信靠觀音菩薩。法師又展示了1959年台灣八七水災期間,觀音在空中顯聖的照片,希望增加會眾對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的信心。「大寶法王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真實化身,大家真的毋須懷疑呢!」

談到師徒關係,法師跟我們一樣,一生中也有很多老師。「我今天當了法師,但絕不會瞧不起以前的老師。」法師一位小學老師今年八十歲,他也跟同學一起替老人家賀壽。飲水思源、尊師重道,是法師信受奉行的道理。除了顯密二教的高僧大德,心宏法師也敬佩南懷瑾、黃念祖等在家居士。「有些人尊重法師但不尊重居士,這是不對的。」法師不忘補充。

如何度眾生?

時移世易,今時今日度眾生,殊不容易。「非常感恩世間教育對我的栽培,我讀過中國哲學與心理學,對我現在講經說法很有幫助。」法師主張出家人要學的東西很多:除了基本的戒定慧,須專注個別宗派的修持,畢竟人的精神體力有限;還要讀心理學,因為現在人心太複雜;在實務方面,也要學習寺廟行政,統理大眾。「傳統須與現代結合,要在中間找個平衡。善巧(skillful means)很重要,否則怎樣度眾生呢?」

與心宏法師談天確是賞心樂事,因為他的熱忱和投入,予人「充電」的感覺。與地藏菩薩法緣深厚的法師,相信也受到「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願感召,但不會有疲憊的時刻嗎?

「也會有的,最累人的就是喜歡鬧情緒的信徒。現在的人太critical(喜歡批判)、太sensitive(敏感)。」 法師認為我們該先嘗試獨力處理自己的問題,用佛法去轉化情緒,若不得要領,才有權利向別人求助。「不應該一開始就把問題丟給師父!」

要對治情緒,當然與修持的品質有關。很多佛弟子都精進用功,外在形式與內在效果卻往往有很大的落差。「宗教儀式有存在的價值,但是佛法有沒有進入你的心,轉動你的身、口、意?比如拜《大悲懺》,完成之後心有沒有變得柔軟?還是一樣那麼急?」法師強調這是修持的重點。

善巧法門之一:硬知識與軟技巧的聰明結合

佛在人間

解行並重的心宏法師不但精通經論,同樣注重佛法在人間的實踐。他崇拜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除了個人修持,也重視教育、文化和慈善事業。2004年,心宏法師在台北創立桑耶精舍,以「學習、關懷、奉獻」為宗旨弘法利生,從尼泊爾義診等活動,可見法師很重視社會參與和建設。「最重要還是菩提心,本著利益眾生的發心做事,否則蓋醫院也不一定跟佛法有關。」

近月,歐洲爆發難民潮,中東國家很多人民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在香港、台灣這些福報那麼好的地方,從遠方誦經迴向有用嗎?法師強調我們集體的善念,可以改變地球負面的磁場能量,「難民其實好簡單,一心只想活下去。他們逃難時,有些人蛇集團很殘暴,會在緊張關頭把他們殺死。我們可以為他們誦經,希望他們會遇上願意幫助他們的人。」在眾多歐洲國家當中,德國最樂意伸出援手。法師曾到德國弘法,發覺德國人因為曾經發動侵略戰爭,現在反而更有人道精神,「這個世上有很多行菩薩道的大善人。」法師由衷的讚歎。

輪迴中的勇士

要推廣人間佛教,法師認為佛教徒對眾生不應冷漠和消極;面對不義之事,在必要的時候該講就講。比如馬來西亞曾發生假僧人騙財的風波,當地的佛教會也開了說明會,「不說明解釋會給人家利用,正信的佛教徒也會選擇遠離和放棄,這是很實際的問題。」

面對複雜的人情世情,夾於傳統與現代之間,出家人公開表達意見也是需要勇氣的。「藏傳佛教對菩薩的定義是『輪迴中的勇士』!有一句閩南話叫『先出頭先死』,稻草長的越高越容易被割掉。中國人明哲保身的觀念強,不講話卻不一定代表有智慧。」被問及自己的優點缺點,法師表示以前說話挺直白的,得理不饒人,比較性急;最大優點則是never give up,但凡決定了要為眾生做的事情,即使條件尚未具足,也永不放棄!

「好慚愧,我不敢說自己很好,好多方面還在努力;我只想做一個釋迦牟尼佛教出來的、有菩提心、如理如法的弟子。成佛是很遙遠的,但是永不放棄!」

「《大悲懺》裏面說: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慢慢的,把心量放寬,從蠟燭變成燈塔,再變成三千大千世界的太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法師法名的意涵。


如欲了解心宏法師的弘法事業,請瀏覽桑耶精舍網頁:www.sbaweb.org

Categories
學觀音、求觀音、做觀音

你的觀世音──了一法師講觀音法門

上次聽了一法師講經,已是四、五年前的事。法師的「真」,卻一直教我難忘。

當年,我跟朋友參與法師安排的義務工作,探訪元朗區的老人院。對於活動的細節等等,法師頗有意見,言語之間顯得有點暴躁,義工都戰戰兢兢的。活動過後的檢討環節中,法師竟說:「我真的要去閉關,處理一下我的瞋心!」這便是了一法師: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快人快語,豁達無礙。

多年以來,法師的珍貴法語,不時會在我的腦海裏浮現:我們常常因著人與事的對與錯而賭氣,執著不已;說話一向「肉緊」、七情上面的法師,輕聲細語:「一切都交給因果吧。」這麼一句提醒,確是撫慰人心。

法師講經說法極富幽默感,廣受愛戴,女性粉絲尤多;又因為大眾經常就自身的奇難雜症向法師求救,她接觸的人極多,對於生活的體會特別豐富。很多人誤把出家等同消極遁世,其實,出家就如佛陀當年那樣:走出自己的家,把生命全情奉獻予眾生。就像了一法師,比誰都更入世,更與我們同在,格外可親可敬。

眾多觀音匯聚一堂(照片提供: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學校蓮池生趣盎然。一位熱心的老師更主動拋餵魚糧,讓金魚游上水面方便我們拍照。感謝!

誰是觀世音?

講座開首,法師放映一部短片,著我們猜哪個劇中人是觀世音菩薩,並提醒大家看片子之前,須先發菩提心,方可進入觀音法門。菩提心究竟是甚麼?法師解說:「可不是菩提子(葡萄)的芯喔!意即發願學佛修行,不是為了自己的享樂或解決個人的問題,而是為了幫助大眾,將來證得佛果之後,再回來收拾你們這幫人!即所謂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影片講述孤雛小波瞞著姥姥,花了四百塊錢租用陪酒女郎阿洛兩個小時,著她充當其母親出席學校家長日。小波早已知悉親生母親拋棄了他,只是姥姥一直沒對他明言。阿洛在學校醜態百出,很快便露出馬腳,她自己也不在乎,更因為接到客人來電,打算退款提早離開。小波不甘同學恥笑他的媽媽是壞女人,大打出手;這刻,本來只是交差的阿洛,主動替小波解圍,與他建立了感情,並因此憶念身在遠方的親兒。最後,故事以她哭著打電話給兒子作結。

那麼,誰是觀世音菩薩?有人說是阿洛,因為小波打架激發了她保護孩子的母性;有人說是小波,因為他提醒阿洛別告訴姥姥,不忍長輩痛心。正當大家都把視點集中在兩位主角身上,有人說觀音是小波的老師,因為她沒有拆穿阿洛,更勸她別走,留下來把戲做完;又有人說是姥姥,因為她不想小波傷心而瞞著他母親已走的真相……。

說到底,重點在於我們的起心動念,任誰都有捨己的精神。原來,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觀世音。

了一法師著大家用耳去聽,不要用「意」。
學佛切忌望天打救,法師提醒大眾該從自心出發。

人溺己溺,同體大悲

跟朋友聊到學佛的時候,每每有這樣的回應:「哪會是我這些俗人的玩意?」為了解釋佛性人皆有之的道理,了一法師再放片子──一部澳洲的紀錄片,記述一家人坐小艇出海,遇見一條座頭鯨被漁網纏著,動彈不得。他們設法剪破漁網,助鯨魚脫身;若鯨魚掙扎或發難,整艘艇便會翻倒,所有人都有性命危險。最後,鯨魚重獲自由,在不遠處暢泳,反複躍出水面舒展。講座觀眾見到畫面,一同歡呼,彷彿放下心頭大石。「剛才大家發自內心的歡呼聲,便是你們裏面的觀世音菩薩。」了一法師揭開謎底。

法師續說,這種成佛的潛能可稱作「真如」、「如來藏」;禪宗叫它作「那個」、「這個」、「東西」。它沒有實體,卻比宇宙以至一切虛空更廣更大;它像空氣內的氧氣,因著它,我們呼吸才會暢順。

主辦單位佛教大光慈航中學佈置莊嚴
常霖法師與慈山寺一眾法師均有出席

認識無明,回歸本心

要令自己的心時刻保持呼吸暢順,便須先遠離「無明」。「人被無明蒙蔽,容易發脾氣,思想偏執。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煩惱時,會抱怨:是那個渾蛋把我弄成這個樣子的,是他騙光了我的錢,是他……」諉過於人,卻永遠無助解決問題的根源,只會被生活中的景況拉得跌跌撞撞;一切應從自己的內在開始,重拾本初心,明白自身的佛性與諸佛菩薩無異無別,先建立正確的見地。五祖弘忍禪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了一法師補充:「身外求法,永遠得個桔!」有些人越修佛越執著,就是因為離開了心性。「只有回歸本心,才是真正在道上用功,其他的善行,充其量只能增加我們成佛的資糧。」

法師又說,即使是修淨土念佛法門,同樣須了解自心即佛心的道理,「若永遠只把阿彌陀佛想像為『對家』,我是我他是他,最後只會落入生滅生滅的循環當中,無法斷除煩惱。世間一切都是生滅,唯獨佛性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憑著這個信念調心鍊心,才會生起「定」與「慧」,可以坦然面對人生的起跌與挑戰。

當然,甫開始便要求做到明心見性,殊不容易。法師說身外求法可以是剛入門者的方便道,但這樣停留下去便會變成迷信,甚至交易:「我每天都給佛菩薩供了三條香蕉──之後,阿仔一條阿女一條自己一條吃個精光──怎麼佛還是沒有保祐我?說到底,都只是在燃點自己的愚癡和欲望。」法師又表示,很多三寶弟子都傾向迷信,徬徨迷惑者眾,更反問會眾:給一百幾十元請個牌位便可以消災延壽,超渡冤親債主嗎?「真正的冤親債主,是我們內心的貪瞋癡,把錢布施給有需要的人,不是更好嗎?」

拜佛不如作佛

如法師所言,佛性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即使我們到地獄走一趟,也不會消減。這個信念給人類帶來無限的希望,因為所有人都犯過十惡,但都可以改過遷善。若我們都懂得先觀自己內在的聲音,再觀世間的聲音,要把人間化為淨土,可不是空話。很多香港人都慨嘆 “Our city is dying!”,或是甚麼末法時代沒有希望blah blah blah……嗯,無謂再找借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