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香港觀音借庫觀察
筆者為親身體會香港觀音借庫這個活動,在2010年農曆正月二十五、二十六兩天,分別進行了兩次借庫田野考察,以下是筆者的觀察:
太平山街觀音堂
2010年農曆正月廿五日(三月十日),筆者大約於晚上十時左右到達太平山街的觀音堂,借庫活動於十一時後才進行,筆者在觀音堂外,花了二十元買備借庫「香燭」乙份,包括:
「富貴長壽香」三枝;
「富貴貢檀香」一朿;
紅蠟燭一雙;
「長命富貴觀音衣」一份;
黃色「寶牒」四小張:「九天玄女招財和合寶牒」、「三天賜福貴人壽牒」、「解冤免難寶壽金章寶牒」、「九天玄女姻緣和合寶牒」;
紅色「三天賜福轉運降鴻寶牒」一大張;
印有「財星高照,一帆風順」福壽金八張;
福祿壽元寶二張,元寶一扎;
紅色「貴人符」一張,上印有「貴人指引,永保平安」;
紅綠色長方型「貴人」及圓型「貴人」各一張;
黃色「百解符」一張,善信可在此填上日期和自己的姓名,上印有「天解賜福禎祥,地解化難生息」;
「香燭」供品以印有福祿壽像及「長命富貴、四方大利、丁財富貴、鴻運亨通」的一彩紙包捲,借庫善信可在此紙上填上自己姓名和日期,讓觀音大士知悉。
這些供品看來其實沒有甚麼特別之處,意思都是:求福求財、消災延壽,均是還神、賀誕常用供品。(觀音衣乃民間宗教賀誕或是還神之備用品,作為贈送予觀音的禮品。)
十四、借庫程序
在門外輪候的人不多,只有約二百餘人,筆者於十一時半已可進入觀音堂內,相關觀音借庫程序詳列如下:
1、觀音堂坐落於民居的地下,佛堂面積僅約二百平方呎,善信從右邊進入到觀音堂內,就有人叫「簽香油」,筆者在香油簿寫上五十元整。
2、行前一步,有一位站在橈櫈上的中年婦人,嚷著「敲鐘啦!」鐘下放著一洗面盆,當有善信放下利是,婦人就敲鐘一響,筆者跟隨放下利是,意思是告訴觀音娘娘有善信來參拜。
3、再走前兩步,是燃點香燭的地方。此時放下利是,工作人員便會協助善信燃點香燭,可謂服務週到,燃點後工作人員交還香燭予善信自己上香。
4、行至觀音像前,才進行借庫儀式,善信向觀音默告自己的目的。放置觀音像的桌上坐着兩位工作人員, 在桌下有另一位工作人員提醒善信,借庫利是是由十元至二百元,可以豐儉由人,筆者取其中道,拿出一百元交給桌上的工作人員,他們隨即以敏捷的手法,執取「萬事勝意」花旗一支、紙製雙金錢吊飾、「大富大貴」利是一封,內藏數張福壽金,及印有富貴的手摺吊飾,疑似金磚的長方型物品一件,放在印有觀音堂的塑膠袋,交予筆者,然後說幾句身壯力健、生意興隆、大吉大利等吉祥語,筆者問借庫是否完成,工作人員說已完成。
5、筆者轉身從左邊步出觀音堂,在剛才放置香爐工作人員的地方,有另外的工作人員口中不斷說出吉祥的語句,若善信放下利是,工作人員從香爐抽出較大之香交予善信帶回家。
6、再行前兩步,觀音堂的左邊就設置一個上書「庫房」的佈景,善信放下利是可伸手入庫房內取出利是,利是外書「借庫利是」內藏印有「貴人指引、福祿馬扶持」文字及兩旁持有金錢的男士,中間是馬匹的圖案咭。步出觀音堂門外,工作人員會收集善信的觀音衣、元寶筏集中處理。
整個觀音借庫過程,筆者共花費二百港元。
十五、 紅磡觀音廟之借庫
翌日,農曆正月廿六日(三月十一日),當天十一時左右,筆者再到紅磡觀音廟。廟前已是人山人海的善信,排成長長的人龍,逐批入廟進行借庫儀式。筆者在輪候期間,有女善信手持大型日曆展示予筆者,並指出當日向觀音借庫有四個好時辰,包括:
丑──即凌晨一時至二時
已──即早上九時至十時
午──即中午十一時至十二時
未──即中午一時至二時
借庫程序
剛好在一時左右進入廟內,當年禁止攜帶大型香燭入廟內燃點,筆者於廟前擺攤子的工作人員花了二十元購買借庫「香燭」供品。廟外的店舖也有提供,供品費用開價由十元至六十元不等,隨其厚薄,部份善信還購備花果。
「香燭」供品主要包括的東西:
「合家平安」長香三支,其餘的「香燭」供品與太平山街的觀音堂所售賣的大同小異。
紅磡觀音廟,觀音借庫之日,廟內數十名工作人員緊密合作,不時提示善信們移步方向,恐防有漏,借庫步驟如下:
1、在廟外燃點香後,高舉內進,蠟燭禁止燃點進內,需交予工作人員。
2、將燃香安插在香爐上,在觀音像前默語道明來意。
3、把供品交予站在香爐旁工作人員代為集中焚化。
4、徐步向前,向工作人員交四十五元(不設找贖)便在觀音像前案桌上取一紅色印有銀碼紅紙包,表示觀音肯借的銀碼,假如寫上吉利語句即表示借不到錢,當日筆者獲觀音借款一億二千萬。
5、其後,工作人員遞上紙花旗一支,回家後放在家中本年的財位或吉位,紅色塑膠袋,盛著生菜一棵,紅利是一封,內有茶葉一小撮,百合、蓮子及花生各數粒,回家後要煮熟吃,代表生菜取其諧音「生財」,餘者是喻長壽,夫妻恩愛,和合吉祥之意。
十六、 還庫程序
無論太平山街的觀音堂或是紅磡的觀音廟,為了有利於疏導觀音借庫當天的人潮,都會呼籲善信在農曆十二月十五日後開始到廟裡還庫儀式。
筆者於十二月二十七日到紅磡的觀音廟先行還庫儀式。筆者在廟內以八十八元買備一份還庫供品,內有:
「福壽金」一條,約有三千張,據工作人員告稱一條「福壽金」代表還款三千萬,若還庫一億二千萬,需買四條,每條五十元云云;
粗大招壽長壽檀香三支;
紅燭二支;
發財富貴檀香香皇一扎;
長方型及圓型貴人;
觀音衣;
一張紅色「三天賜福轉運降鴻寶牒」、貴人符、百解靈符;
一張粉紅色紙印有「酬謝觀音娘娘神恩,沐恩弟子」下款寫借款人姓名及借到的銀碼。
還庫儀式過程如下:筆者在廟內先安插好香燭在香爐上,然後說些感恩之言,後道明已還款多少,把買備的還庫供品交予工作人員代為焚化,隨後在廟內銅鐘和大鼓各敲三下,以示善信已前來還庫完畢。
雖然太平山街觀音堂強調,借庫不會提供銀碼,弔詭是在整個借庫過程中,需要不斷提供「利是」才獲得服務,充分反映出香港商業社會強調功利、交易的形態。反之紅磡觀音廟的借庫活動,保留有南番順生菜會的傳統,如《點石齋畫報》的圖畫記載,善信獲配生菜帶回家。
十七、觀音借庫之社會意義
前期文章提及的《時事畫報》啟蒙意識突出,批判性強,創刊的目的是鼓吹文化革新。採取戲謔的行文方式描繪「觀音開庫(借褲)」,對民間宗教活動的批評尤為嚴厲,認為其為不開化的迷信活動,有礙民智提升。筆下的嶺南社會生活場景一定程度更加貼近歷史真實。
《時事畫報》的發起人為高卓延,編輯為潘達微及高劍父等。《畫報》曾響應全國反對清廷與美國續訂迫害華工的苛約,言論先進。潘達微是佛教徒亦是同盟會會員,曾聯同數名居士在香港創立佛學會。潘達微以冒死收殮廣州起義烈士遺骸七十二具,葬於黃花崗而留名現代史。
迨至1935年三月二日出版之《華字日報》,亦有相類似反迷信的批評式報導。該報在觀音開庫翌日,於第4P版以頭條報導,標題及副題是──「觀音開庫」迷信男女求財怪狀,廟中擠擁過銀行,想求財要先納息,結果衹有廟祝公的荷包豐滿。
翌年二月十九日之《大光報》的報導標題仍是──「觀音開庫(?)」,副題則是「愚夫愚婦借富‧富而可求‧不妨叩頭‧怪狀種種‧絕不知羞」,而內文載曰:「昨廢曆正月二十五日,迷信之社會認為觀音開庫日,故築橫沙、望海觀音廟、觀音山鹿觀音廟等處,善男信女,擁塞其間于甫廟中,其所拜神之原因,係認為昨日為觀音開庫,各人均前往借富,以為既借之後,便可財星旺相,至翌年開庫日,則須以紙冥鏹作為歸還云。」
此足反映觀音開庫的活動,在民初被視為不知羞的求財怪現狀,有很多反對的聲音。
反觀近年香港媒體報導「觀音借庫」新聞,著重借庫人數的擁擠,求財的人不乏中產階層。
1997年香港經歷金融風暴,經濟不景,在香港無線電視台《城市追擊》節目拍攝紅磡觀音廟借庫特輯鼓動下,三日內有十五萬人參拜。大家去拜觀音求財,正值經濟崩潰、民生困乏的年代。對工作或生意前景缺乏信心,為求順境或「橫財」致富,向觀音借庫是最自然不過的事,畢竟這已是觀音借庫誕生逾百年後的光景,大家都不顧甚麼迷信不迷信了。
衍空法師說「觀音借庫」的真意義,不在於物質財富,而是無窮盡的心靈財富;這筆財富不會貶值、不會遺失、不會產生煩惱,更不會引人犯罪,它只會帶來心安、滿足和快樂。這筆心靈財富用不著燒香祈求,只要我們心懷慈悲,布施助人,放下我執,當下就能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滿足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