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觀音研究

觀心自在──駱慧瑛暢談她的第一部專著

駱慧瑛希望《觀心自在》這本書可給讀者帶來啟發,從而領悟觀音菩薩的慈悲和智慧。

醉心研究敦煌學的佛教學者駱慧瑛,最近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專著《觀心自在》,以觀音文化為主題,從民間信仰角度探討拜觀音所蘊含的佛法真義。為了搜集資料,她曾走訪香港各大小道場,並刻意放下學者的包袱,嘗試從普羅大眾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剖析觀音借庫、舞火龍等本土宗教活動背後的意義。

從敦煌絢麗多姿的世界,走到民間香火鼎盛的寺廟,究竟是甚麼驅使駱慧瑛破格以自己專業以外的題材,撰寫一部涉獵另一範圍洋洋十萬字的作品?且聽她細說箇中因緣。

說到《觀心自在》這本書的源起,其實可追溯至兩年前。當時出版社編輯曾提議駱慧瑛寫一本關於觀音的書,但一直未有付諸行動,及至去年四月,適逢香港出版總會推出了一項名為「想創你未來 」的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出版社便建議她一試。

「過往我一直在《佛門網》寫專欄,也寫過很多學術文章,但從沒出版過一本書。如果參加這個出版計劃並能脫穎而出,就可獲得更多資源去做這件事。」最終,駱慧瑛不但參與了這項計劃,更成功獲選。

從民間信仰角度探討佛法

身為佛教徒,駱慧瑛自言對觀音菩薩特別感興趣,即使當年的博士論文,也是以敦煌觀音經變為題目。至於為何選擇從民間信仰角度去寫這本書,駱慧瑛有這樣的解說﹕「縱觀世人對觀音的認識,若非出於學術研究,就是停留在『拜拜』那個層面,中間似乎出現了斷層,所以我希望可搭建一道橋樑,將兩者連繫起來。」

她續說﹕「學佛有『信、解、行、證』四個階段,佛教徒當然明白,但一般人未必有機會接觸到這些道理。如果可從普羅大眾感興趣的題材入手,就會有較多切入點。」

為了寫好這本書,駱慧瑛在擬定大綱後,特意走到寶蓮禪寺拜訪方丈淨因法師,請他給予意見,豈料竟換來斬釘截鐵的一句﹕「你有分別心。」

駱慧瑛解釋道:「原來的構思是想更正大眾的看法,例如說明觀音借庫的真正意義,糾正一般人的錯誤觀念。然而,法師卻認為我不應只著眼於這個,反而要多點探討別人的想法、聽聽別人的聲音。」

走訪了十多間觀音廟作實地考察

聽了法師的教誨,駱慧瑛遂決定親自披甲上陣,以整整一個月時間做實地考察。她先後走訪了香港十多間觀音廟,包括大坑蓮花宮、紅磡觀音廟、羌山觀音寺、元朗圓通寺,以及荃灣的西竺林寺和芙蓉山觀音巖等,期間雖受到疫情影響,但有賴十方成就,每次都能進廟採訪,並獲得很多支援。

「採訪期間得到了很多助緣,令我非常感動,因為大家都是二話不說就給予幫忙。過程中,我自己也開了不少眼界,好像採訪羌山觀音寺時,才知道寺內除了那千手觀音像外,原來還有另一座鮮為人知的古老觀音像,更發現觀音菩薩旁邊的龍女是纏足的,可見其歷史有多悠久。」

能完成任務可說是奇蹟

完成資料搜集工作後,駱慧瑛隨即埋首寫稿。由於時間緊迫,起初她也擔心自己無法做到,但後來想起大鐘與小鐘的勵志故事,就決定向小鐘學習,不去計算每年要擺多少下,只堅持每秒擺一下,一步一步的把工作做好。

「出版日期是大會定的,我只有大約兩個半月時間去籌備,無疑是一項很大的挑戰。我也曾想過放棄,但獲選後才放棄實在說不過去。於是,我堅持一字一句、一章一節的去寫。須知道,我是用手寫板的,每天持續筆耕,弄得手臂都麻痺了。」駱慧瑛直言,最終能夠完成任務,可說是奇蹟。

「回想當年寫博士論文,也花了四、五年;寫這本書卻只得兩個半月時間,而且要做到圖文並茂。」她續說:「編輯明言必須有大量高質素圖片,要達到國際級水平。事實上,書中每張照片、畫作和地圖,全都得來不易。」

對敦煌藝術素有研究的駱慧瑛,更特別提到新書封面的觀音畫像:「那是敦煌第57窟的初唐觀音像,很多日本人遠赴敦煌,就是為了一睹這觀音菩薩像。另外,封面還有星雲大師的題字。所以說,這本書內裏其實有很多加持。」

雖說是奇蹟,也幸得十方成就,但駱慧瑛在寫書的過程中亦深深體會到,何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她笑說﹕「真的因果不爽,一切都有痕跡。要不是鑽研過佛學,有這方面的底子,根本不可能做到,因為動筆後已沒有多餘時間再去翻閱書籍搜尋資料,全憑腦袋裏儲存的知識,一想到就落筆。」

希望讀者可領悟菩薩智慧

駱慧瑛表示,作為佛教徒,她想藉著一本有深度、有意義的書,為大眾帶來裨益,更希望讀者可從中領悟觀音菩薩所展示的各種慈悲和智慧,並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我希望讀者看這本書時,可以自己去探索,找出他們最需要的東西。我們常說『無有定法』,意思就是無須界定哪種佛法才是最好。說到底,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

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態;一種好的心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學佛多年的駱慧瑛,就是憑著一份利益眾生的心,出版了她生平首部專著,完成了一項看似不可能的艱巨任務。希望大家閱讀此書時,也能獲得啟發,達到觀心自在,心無罣礙。

《觀心自在》是駱慧瑛的第一部專著。醉心於敦煌藝術的她,特意揀選了敦煌第57窟的初唐觀音像作為新書封面,書名更是由星雲大師題字。

駱慧瑛

駱慧瑛 B.A. Hons (Kent); M.Phil., Ph.D. (HKU)
英國根德大學榮譽學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佛教學院、佛光山叢林學院榮譽畢業。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同時兼任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藝術顧問、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員、饒學基金會專案評審委員會會員及嗇色園文化委員會顧問。多年來潛心研究佛學與敦煌學,曾發表多篇以佛學、敦煌學、人間佛教及觀音文化為主題的學術論文,並多次受邀到歐美、印度、中國內地、台灣及東南亞等地舉行公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