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借庫」尋源(二)

p3_1

六、《華嚴經》之「開庫」及「善財童子」

佛教經典之中最具備「觀音借庫」元素是《華嚴經》。全經八十卷,其中凡二十一卷之〈入法界品〉,講述善財童子參學的事蹟。善財童子恰恰正是佛經人物中,大眾祈求橫財之對象,大陸某些寺院,更設有善財童子殿,供善信膜拜求財。

「開庫」一詞在〈入法界品〉中出現了3 次。其一,〈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卷第六十六):「善男子!若有眾生貧窮困乏,來至我所,而有求索,我開庫藏,恣其所取。而語之言,莫造諸惡,莫害眾生,莫起諸見,莫生執著。汝等貧乏,若有所須,當來我所及四衢道,一切諸物種種具足,隨意而取,勿生疑難。」

其餘兩次,參見〈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卷第七十二):「我今普施一切眾生,隨有所須,悉令充足。……悉開庫藏,出種種物置四衢道。所謂金銀琉璃,摩尼等寶,衣服飲食,華香瓔珞,宮殿屋宅。……如是一切資生之物,悉開庫藏而以給施,亦施一切村營城邑山澤林藪。」

筆者推斷「觀音開(借)庫」概念的依據,或者說是源頭,可能是取材自《華嚴經》的〈入法界品〉,是揉合、演化經中故事及加添一些毫無根據的傳說而成的節誕。然而整個故事亦是可突顯出觀音的聞聲救苦,大慈大悲精神。

七、民間觀音借庫探源

《廣府文化源流》裡對於觀音開庫有這樣的描述:「正月,廣州地區獨有『觀音開庫』誕會,又稱『生菜會』。……是日信仰者到廟會吃飯菜,以生菜(一種菜名)為主,故名為『生菜會』。」

2009年2月6日香港《大公報》專欄作家許揚寫生菜會相關傳統「流行於廣東廣州、南海、順德一帶的『生菜會』,又稱生財宴,生菜宴,源自明代,盛於清朝,五百年的傳統發展至今。」由於作者未有對生菜會源自明代有任何註釋,故只能存疑。

文獻上最早記載生菜會是道光年間(1821-1850)刊行的《廣州府志》:「迎春日……啖生菜、春餅以迎生氣。」

而在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的《南海縣志》中,提到「在麻奢堡官窰,歲正月二十五日﹝按:應為二十六日﹞村人夫婦多詣賽神,禮畢登鳳山小飲,啖生菜,名生菜會,是歲多妬夢熊之喜。(據潘淑華教授考證,鳳山南麓建有鳳山古廟,白衣觀音廟。)」

八、《點石齋畫報》之「生菜會」

1884年創刊的《點石齋畫報》有兩則刊載生菜會的報導,分別是圖1的《生菜會》和 圖2《生菜盛會》。

圖1
圖2

《生菜會》畫面右上方,慈眉善目的觀音菩薩安坐台上,神龕橫書「送子觀音」,塑像前方供桌上擺著供品,前為上擺香燭台和木魚的香案,案前置香爐,香爐前的榻上,跪有一婦人和小孩,婦人正手持占卜竹筒,對觀音娘娘頂禮膜拜。其兩側有不少香客正圍坐在桌前作吃生菜包狀,畫中人物一律為清代服飾,神情動作都栩栩如生。畫面左上方以蠅頭小楷作題記,說明「生菜會,生菜本名萵苣,粵人以其菜可生食,爰以生菜名之。臘尾年頭,人家餞送禮物者,必以生菜為勝意,蓋取乎生生不息也。南海縣屬之人(官)窰墟有白衣送子觀音廟,求嗣續者,焚香膜拜,奉祀甚虔。正月二十六日為神誕日,好事者為聯佛會,名曰生菜會。趕佛會者於廟前安排酒爐茶灶,羅列各種殽蔌,以供遊人飲飫,而必以生菜為主。是日,紅男綠女結伴偕來,頂禮合十後,即相與領略菜根風味。挑菜傭之肩生菜而往者,絡繹於途,無不利市三倍,緣會散後,有購生菜而歸,以蔔生機之活潑者。然則是會也,當不亞三月三長安水邊之盛。」

《生菜盛會》則描繪在一座古廟前的兩棵大樹下,人頭湧湧,聚集於各種攤檔之前,人朝魚貫進出廟寺,離開者皆手持生菜。文字題記說明寫道:「生菜本名萵苣。粵人因其菜可生食,故以名之。每屆新歲,居民互相贈答,蓋取生發之意。不謂今更有以之爲會者。南海縣屬之人(官)窰墟,有觀音廟焉,中奉神像被以白衣,手抱嬰兒,俗謂之白衣送子觀音,土人以元月二十六祝神靈誕,不知何故謂爲生菜會。男、婦祈嗣者塵集該廟,虔爇瓣香。廟前飯館、酒館鱗次櫛比,以備遊人飲食。唯是日肴饌中,雖水陸並陳,必以生菜爲主,以至老圃皆利市三倍。……有會後市歸以取其生機者,嫩綠柔青,盈盈滿筐,亦一時佳話也。故誌之。」

九、生菜會──求子活動

從兩則題記中可知,講的正是官窰生菜會的獨特風俗。生菜會主要是吃生菜包,生菜意味著生財。生菜包的主要原料是蜆肉、生菜、韭菜。這三樣菜各有各的含義。蜆肉是吉祥食物,蜆肥年豐,俗稱「發財蜆肉」;生菜為勝意,取乎生生不息,時人相信吃過生菜包,便能夠得到子嗣。韭菜,取其「韭」與「久」的諧音,意謂「長長久久」。

據潘淑華教授的研究,「生菜為何在廣州一帶被賦予了生育的象徵意義呢?有趣的是,萵苣在古埃及亦同樣有生育的含義。古埃及人相信野生萵苣(Lactuca Sativa)有壯陽的功能,因而埃及的生育神Min手執的神器正是一棵野生萵苣。」

筆者認為,生菜會是繼鬧元宵後,延續新春的慶祝活動,南番順一帶的傳統,佛山地區鬧元宵有行通濟橋,俗稱「走橋」的傳統,元宵當晚,民眾扶老攜幼「走橋」將生菜扔在生菜池內。民俗學家梁詩裕指出,「佛山行通濟原本是清末和民國時期,在通濟橋旁建有觀音廟,有些有錢人家裏沒有孩子,行完通濟橋後會順道去廟裏祈求賜子」,此是古時允許婦女結隊逛街的節日。根據學者楊琳的研究,認為這種活動都與生殖崇拜相同。

生菜會的原始目的,當然